为了实现高效的物流,供应链规划人员需要了解货运操作、术语甚至船舶类型的细微差别。船舶类型中,有两类众所周知且经常被混淆的船舶——超深水船和超大型船。
不仅在日常用语中,甚至在著名的营销活动中,你都能看到“深水”一词在两种语境下同时使用。这有什么问题吗?对于超大型船舶(UDW)来说,“深水”意味着在深海作业,而对于吃水较大的超大型船舶(ULCV)来说,则意味着需要深水港。
然而,这些是根本不同的术语,我们将在本文中彻底澄清。
UDW 与 ULCV:让我们立即比较一下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术语和实际案例研究,让我们分析一下 UDW 和 ULCV 的特点,以及两个术语混淆的原因。
范围 | UDW(超深水船舶) | ULCV(超大型集装箱船) | 为什么会困惑呢? |
尺寸 | 包括几艘深水船(长度150-250米)。但重要的不是尺寸,而是作业深度(可达2-3.5公里)。 | 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长达400米)在深水港运营 | “超”与“最大的船只”有关,但并不具体指深度或大小 |
功能 | 深海作业(>2000 米):钻井、安装海上基础设施、铺设电缆和管道 | 跨全球枢纽的大规模集装箱运输(20,000+ TEU) | 全球物流的两个不同部分 |
使用行业 | 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海上能源、数字基础设施 | 全球贸易、电子商务和货运代理联盟 | 全球海运物流的两个不同部分 |
技术方面 | 二手 ROV(遥控潜水器)、自主水下无人机和钻井系统 | 与“智能港口”和自动导航系统的数字化集成 | 两者都是“高科技巨头” |
基础设施要求 | 需要海上平台、供应基地和专用港口 | 需要深水港、超级起重机和大型码头 | 两者都指“深度”(深水与深港) |
2025年的影响 | 开发新能源项目、液化天然气、海上风电场以及保护水下基础设施 | 推动全球贸易效率,影响航运成本,形成枢纽辐射型港口体系 | 两者对全球经济都具有战略重要性 |
术语的相似性 | “超深水”一词并不直接指能源行业 | 媒体有时会用“超深”来代替“超大” | 类似的缩写词(UDW 与 ULCV)和“深水”与“深吃水”混淆 |
什么是超深水船舶(UDW)?
超深水船舶(UDW)是一类包含钻井船、半潜式船舶和施工船的船舶。
平均长度: 150–250米
宽度: 30–50米
吃水(船舶浸入水中的深度): 10-15米
载重吨位(DWT): 50 000–100 000 吨
关键参数:作业深度2000-3600+米
也就是说,UDW 不用于集装箱物流,而是用于基础设施需求、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海上能源。
UDW对2025年全球能源的重要性
1. 转向绿色能源
航运和全球物流的绿色发展进程正在步入正轨,石油和天然气仍将作为“过渡燃料”。此外,深水开采自然资源比不稳定地区的陆上供应更具优势,这使得超深水船舶仍然具有发展潜力。
2. 海底基础设施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5G/6G洲际互联网电缆的铺设,数字经济正在增长,海上能源需要超深水船可以安装的电力电缆、基础等。
3. 全球能源转型
即使易于开采的油田资源日益枯竭,能源需求仍在增长。对深水大陆架(巴西、圭亚那、东非)的投资正在加速,如果没有能够在深海作业的船舶,就无法在那里开展作业。此外,液化天然气(LNG)市场也在蓬勃发展,这推动了亚洲和欧洲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钻井船对于铺设水下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4. 投资吸引力
深水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一艘超深水船舶的日租金可能超过40万至50万美元。然而,尽管租金高昂,但此类船舶的需求增长速度却快于建造速度,导致船队资源短缺。此外,超深水船舶需要高素质的船员和工程师。因此,成本上升,这类船舶已成为市场上的“精英”细分市场。
5. 技术提升
现代超深水船舶是漂浮在世界海洋深处的高科技中心。它们配备了ROV(遥控潜水器)、人工智能监控和钻井系统、自主水下无人机等等!
6. 地缘政治需要深水船舶
北极冰川融化以及海底管道和电缆的保护带来了新的能源和交通运输机遇。对美国、中国、欧洲和巴西来说,控制深海资源至关重要,这些国家正在争夺主导地位和新油田的开采权。此外,到2025年,水下采矿仍在测试中,以从海底开采稀土金属(结核、钴和镍),因为这是主导微电子、电池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关键。
什么是超大型集装箱船(ULCV)?
现在我们谈论集装箱物流,因为超大型集装箱船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是大众运输和大规模货物流动行业的绝对巨头。
长度:最长400米(相当于4个足球场)
宽度: 58-61米
吃水: 16-17米(需要非常深的港口)
容量: 20,000-24,000 TEU(标准20英尺集装箱)
载重吨:高达22万吨
涉及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物流业务在大规模运营中利润丰厚。世界各地的海港都在实施最新的自动化措施,以应对巨型船舶的装卸。
超大型船舶对扩大贸易的必要性
1. 满足全球需求的盈利物流
规模经济: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每标准箱运输成本最低,这对零售商和制造商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此外,电子商务注重商业竞争力,从而产生巨大而稳定的集装箱流量。
只有超大型集装箱船才能沿着东西向大航线(亚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及时运输大量消费品。
2. 脱碳路径
国际海事组织 (IMO) 法规的每次更新都要求运输联盟、航运公司和承运商进一步减少碳排放。超大型集装箱船 (ULCV) 的巨大容量使其能够减少航行次数,并且与频繁运输的小型船舶相比,每个集装箱的排放量可降低数倍。此外,现代超大型集装箱船内置液化天然气 (LNG) 柴油发动机和能效控制系统,这是应对环境挑战的良好举措。
3.“智慧物流”与数字化
新加坡、鹿特丹和上海等智能港口拥有广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用于实现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自动化运营。每艘船舶都是数字化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全面实施实时货物追踪,提供最新的运输状态和预计到达时间预测,以及基于物流人工智能的预测分析。
4. 应对地缘政治挑战
苏伊士运河、红海、霍尔木兹海峡和台湾的危机都表明,超大型集装箱船能够显著节省物流成本。大型船舶能够完成更长的航线,而不会对承运商的运营成本造成太大影响。
此外,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广泛使用为许多国家控制全球贸易航线带来了竞争优势。例如,欧洲、中国和韩国正在加大对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投资。
5.港口基础设施现代化
超大型船舶在主要枢纽之间运输,由于水深不足、仓库容量有限以及各国具体情况等因素,并非所有港口都能容纳这种规模的船舶。因此,“枢纽辐射”物流规模不断扩大:港口基础设施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用于提升运力和能力。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经历了疫情和经济危机之后,人们渴望“稳妥行事”。正因如此,托运人和承运人都在寻求以最优运价预订更多散货运输运力,以避免出现集装箱短缺。
6. 运营商市场的整合
拥有一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需要大量资金,这使得小型投资者或小型市场参与者也能参与其中。这汇集了全球十大航运公司,它们控制着85%以上的集装箱市场。超大型集装箱船是一项宝贵的航运资产。拥有这样的船队体现了运输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地位。
总结
对于承运商和托运人来说,必须了解的是,尽管超大型船舶(UDW)的功能与超大型船舶(ULCV)截然不同,但两者对全球物流都至关重要。如果超大型船舶能够在深海提供新的能源和基础设施,它们将转化为能源市场新的供应机会。对于超大型船舶而言,真正重要的是,由于船舶规模庞大,运输成本可以最小化:这正是贸易效率达到新水平的地方。